「請問,我該如何克服恐懼?」
-
「我身體所感受到的憤怒」和「憤怒的表現」是不同的兩件事。
憤怒、悲傷、喜悅這些情感,它們能夠對外顯現的,除了實際的身體表現外,就只可能是我們對於那些情感在思考上所做的詮釋。
-
憤怒的表現,本身就已經摻入了對於憤怒情感的反思。也就是說,這份對於憤怒的反思,把憤怒給個別化了,把憤怒變成了一個有意義的表象。
-
我們可以說,憤怒是一種部分刻意的展現,由我們決定什麼才是適合顯現出來的表象。於是,同樣濃度的憤怒感受,我們在職場上、親密關係中、空無一人的沙灘上,表現的方式都不同。
-
這種刻意決定什麼該顯現、什麼該隱藏的特質,似乎也只有人類才有。人類會以行動和言語來呈現自己希望對外顯現的方式。
-
這樣對外呈現的傾向,讓我想到勇敢與恐懼之間的關聯。恐懼本身是一種維繫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情感,沒有它的警告,任何生物都無法長存。一個勇敢的人,他不是欠缺恐懼這種情感,也不是因為他永遠征服了恐懼的情感,而是他決定了恐懼並不是他想顯現的情感。
-
由於只有人類才會有自我呈現的能力,所以勇敢這個詞彙只會發生在人類身上。我們不會說蜜蜂為了保護蜂巢犧牲自己是勇敢,因為牠別無選擇,牠完全是依照生物既定的生命程序而行動,再來一百次相同的情境,牠都會毫無猶豫的做出相同的行動。而人類有所選擇,在受到恐懼警告而退避之前,他選擇了以勇敢的姿態對外顯現。
-
當然,一個人為何要選擇以勇敢的姿態呈現,也取決於很多因素,可能是生長環境的文化脈絡,可能他在爭取被某人或廣泛的世人所愛,也可能他是為了給他人一個榜樣,為了勸服他人也欣賞自己所喜愛的某種人格特質,也就是美德。
-
想到這裡,我再次回應自己最常被問到的問題:「請問,我該如何克服恐懼?」我想,它的答案會在「為何我要克服恐懼?逃跑不好嗎?」「勇敢與恐懼之間的關聯是什麼?」「勇敢的本質是什麼?是什麼東西促使人必須追求勇敢?」這些問題裡面。